“纯真·诗心”韩玉臣油画艺术与欧洲油画珍藏展11月4日将在北京开幕
发布时间:2023-11-03

 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

学术顾问

靳尚谊

学术主持

杨飞云  朱春林

展览策划

于洋  汪瑞

承办单位

云上美术馆

邯郸韩玉臣美术馆

开幕时间

2023年11月4日 下午 3:00

展览地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美术馆 / 陈列馆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文化新街 1704 号)

 

 前 言 

  人生的一切付出与收获都是相辅相成的。韩玉臣先生所有这一切见证了他儿时留存在生命里的种子。奇妙的是,无论人生多么波折,经历多长时间,艺术的种子必然会在爱的深处发芽,在适合的时间长成精神的大树,结出甘甜的果实。

  由于韩玉臣先生对绘画的热爱与先天的悟性,经过持之以恒的刻苦实践,不但具有了较系统的专业技能,且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还荣获诸多国际奖项。在艺术上,韩玉臣先生取得成功的不争事实告诉我们,热爱是通向艺术的捷径。

  韩玉臣先生的勤奋与努力,能力和魄力,加上要强的性格,在商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商业上的成绩使得他更加主动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绘画。只要有机会拿起画笔画画儿,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同时他以极大的热情,不间断地收藏他喜爱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如法国巴比松画派的油画经典,且达到了可观的规模。他在邯郸市建立了私立美术馆,为提升家乡的文化品味尽了自己的力量。他和一些艺术机构合作举办了许多有品质的展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养,更是推动了油画艺术的当代发展。

  艺术创作是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和精神的提升而存在的。美术的根本意义是用绘画技术来表达美感,而美感是发端于心灵的感动。现实生活是艺术家获取创作灵感和精神体验的源泉。韩玉臣先生正是对现实中的美好事物有感动的人,他的作品是由内在生命中的优良品质自然生发的,是他始终坚守真、善、美的大道艺术所凝结的精神结晶。

  积极探索,勇于突破是我与韩玉臣先生多年接触中,感觉出他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明显的特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经验使韩玉臣先生掌握了绘画规律和光色空间,建构出适合自己艺术风格的艺术知识与绘画法度。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韩玉臣先生,仿效前辈大家的晚年变法,开始尝试大尺幅风景写生和多人物组合创作。这不仅需要胆魄,还需要解决透视焦点、构图章法、笔法色彩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不仅努力践行,而且成效显著。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韩玉臣先生的精神尤显难能可贵。

  写生是绘画艺术赋予我们的一种恩赐,它使我们变得真诚、朴素,从而更加热爱生命。韩玉臣先生的艺术受惠于写生的恩赐,感动于大自然的光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不写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是单纯的主体自我,而是在物我交融后激发出来的艺术境界中书写真情。

2023年10月18日

杨飞云 

   

  画家对于时代的记录,既可以描绘和再现他所处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可以通过日常视角描写他身边人的生活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叙事方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切地展现一个变革时代的社会风貌。

  这里展出的韩玉臣作品,最富于意义的,并不是其油画技巧的高低,而是他作为一个画者,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通过画笔记录的他身边人的日常生活形象。从 70 年代中期的太行农民到 80 年代烫起卷发的青年女性,再到新世纪开始走向小康生活的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牧民、茶农和歌手,这些形象的捕捉没有历史事件描述的厚重,却以平凡人原本的生活相貌折射了一个国家 50 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

  这或许就是写生的意义。因为,画家是在毫不设防的情境下对人物与风景的直击与描写,它不允许画家对形象做作,甚至也不允许画家摆弄更多的艺术技巧,画家的激情与感动首先来自被描绘对象的鲜活与淳朴。这便是我们在这个展览里能够读到的一种人物的真切,一种现实的朴素,是隐藏在那些人物与风景里的这种朴实的品质,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不能复制的历史真实。

  写生无疑是画家深入生活的重要方式。因为,画家对生活的认知,来自他的笔触对于被表现对象的熟悉,没有这种熟悉,他与被表现对象之间便难于建立艺术创作所必要的精神和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写生并不完全是一幅主题性画作的素材积累,它本身就是创作的必然组成部分,优秀的写生从来就是作品。

  在图像信息时代,画家们已愈来愈习惯于用相机、手机的拍照去代替画夹、画板和速写本了,手生也造成目前绘画创作上造型能力的严重下滑。韩玉臣坚持油画写生的意义,还在于对绘画艺术本质的回归,因为只有通过眼睛的观察以及眼与手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应机制,才能真正在画面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造型形象。所有的艺术再现都在本质上区别了凸透镜成像的再现,而这也是绘画的趣味与意义。这个展览给予我们朴素而单纯的印象,正来自一个画家对于眼睛观察的珍重。

于洋

 

 韩 玉 臣 部 分 作 品 赏 析

《牧羊女》170cmx320cm 2012年9月

《蹒跚》130cmx100cm 2014年6月

《朝拜路上》135cmx120cm 2009年11月

《兄妹俩》135cmx120cm 2009年11月

《外面的世界》135cmx195cm 2018年

《侗族小乐队》135cmx230cm 2022年3月

《太行老农》40cmx30cm 1975年4月

《夫妻天合》46cmx35cm 1986年9月

《挺拔的白杨树》50cmx50cm 2018年

《老房前的留念》135cmx230cm 2021年9月

 

 欧 洲 部 分 藏 画 赏 析

《休憩的牧羊女》让·弗朗索瓦.·米勒 38.1cmx28.7cm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诺曼底的池塘》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 53cmx64cm 十九世纪

《瓦兹湖畔》亨利·西奥多·卢梭 41.3cmx64.1cm 1855年

《游园聚会》维克多·迪普雷 35.3cmx65cm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塞纳河岸的景色》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 35.5cmx57cm 1875年

《狩猎人》纳西斯·维吉尔·迪亚兹 60cmx48.6cm 1845年

《黎明原野牧牛》康斯坦·特罗容 99cmx129cm 十九世纪

《谢勒镇的洗衣妇》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 72.4cmx92.1cm 十九世纪

《威尼斯贵族》奥诺雷·杜米埃 69cmx90cm 十九世纪下半叶

《女士肖像》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55.5cmx39.5cm 十九世纪

《囊中羞涩》亚瑟(阿图尔)·康勃夫 80cmx58cm 十九世纪

《尤利娅·马科夫斯卡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58.5cmx47.5cm 1891年